中新網山西新聞1月22日電 山西省受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環境等影響,能真正擺脫貧困的辦法唯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區位、地理、資源稟賦等具體情況,以市場為導向,選取當地特色產業來大力扶持,打造特色產業鏈,帶動全體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根據山西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精準化、特色化的產業扶貧是實現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方面。
為此,建議省委、省政府建立機制,精準規劃發展各地的特色產業。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從省政府的高度出發,邀請相關領域上下游產業鏈的專家、業界領軍人物、經銷商甚至消費者前往實地考察、交流、座談,全面結合當地條件、市場需求、消費習慣、產品特性等綜合因素,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當地發展什么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鏈并配套規劃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把好脈、指對路”,為當地具體決策提供支持。
當地要想形成特色產業鏈建設,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山西省的貧困人口集中于山區,因而當地的扶貧產業多數都是以農林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為主,經營主體規模較小,總體來說難以形成龍頭企業,不但自身經營能力弱,對地區產業鏈形成的帶動能力也不足,有些甚至因為管理運作的不規范,只能生產初加工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
建議省委、省政府充分發揮統籌主導作用,為當地量身打造扶持政策,整合或引進產業經營主體,引導其在當地做大做強,成為當地龍頭企業,朝著標準化生產、品牌化行銷、基地化運營、市場化銷售的方向發展,讓當地產品可以統一加工、統一包裝,先打造出地理標志名片品牌,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力,貧困戶也通過龍頭企業加入到產業鏈中,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省委、省政府應整合社會資源,強化政府平臺功能,為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服務支持。貧困地區普遍比較偏遠,各級政府對于各類產業、項目進入貧困地區所需辦理的各類手續,必須組織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建立“綠色通道”,減少中間環節,使得辦理時暢通便捷;必須學習沿海發達省份辦證“就跑一次”的做法,把工商、環保、稅務、國土、財政等部門統合到一起,用備案制方式,使繁瑣的注冊登記手續真正做到“一條龍”,避免人力資源投入到冗長繁瑣的各種行政手續中。
在當下以規;偁帪橹鞯氖袌霏h境下,貧困地區要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資金不足,只有解決了發展中出現的貸款難、貸款成本高的問題,打破特色產業扶貧的資金瓶頸,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特色產業的企業經營風險。
建議省委、省政府應加大特色產業扶貧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構建“輸血造血”長效機制,由各級政府對相關龍頭企業進行評估,對符合要求的進行財政貸款貼息及保險保費補貼,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鼓勵企業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
在當前“后疫情時代”的特殊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正是不斷擴大內需規模的時代機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續提升,這些為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與服務的銷售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需求。如果能抓住此次發展機遇,著力打通特色產業鏈的各項堵點,利用電商和直播平臺,暢通流通銷售管道,讓貧困地區獨具特色的優質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定能在“十四五”期間牢牢鞏固過去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果,實現山西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