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1月22日電 灣區經濟,一向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引領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引擎。在0.6%的國土面積上創造出12%的GDP,粵港澳大灣區的單位土地GDP產出比京津冀、長三角兩個城市群都要高。自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規劃后,大灣區就進入建設快車道。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文稱《總體方案》),更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力。
橫琴粵澳深合區作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中的重點”,《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將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四大類產業。山西憑借深厚的資源和積淀,以此為契機積極參與到深合區產業建設中,定能借助國家戰略的發展東風,加速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進程。
結合山西省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被擺在《總體方案》首位,這意味著深合區在國家戰略安排下,未來必將成為國內高新科技產業的聚集區和戰略高地。目前在橫琴合作區內注冊的科技型企業已達約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6家。此外,橫琴合作區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8家,依托科研院所集聚高端科研人才,已累計引進院士和國家、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超120名。
有鑒于此,山西可發揮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鏈的深厚基礎,通過省政府與橫琴深合區共同搭臺,引導各大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將研發中心、市場及商情部門、品牌宣傳部門前移,通過與深合區科技企業合作或獨立在深合區設立前沿部門,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提升山西承接先進裝備產業轉移的競爭力,利用橫琴在國家戰略支持下集聚的科技創新資源,進行面向全球市場的研發設計、資源配置和營銷活動。
二、山西野生藥物資源豐富,是中藥材資源大省和中藥材重要產地,大宗中藥材供應在全國市場占據較大份額。但由于中醫藥研究開發程度不足,只是簡單的種植和初加工,缺乏產業附加值。而中醫藥產業作為橫琴深合區目前著力培育的新興產業,在澳門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灣區中醫藥科技研發企業的輔助下,深合區未來必將在中醫藥科研發展、國際平臺搭建等方面快速崛起。
因此,建議山西可以與深合區在中醫藥的“產、學、研”上進行積極互動,創造平臺讓深合區企業與山西本土企業合作,促進雙方交流,讓山西的中醫藥資源結合深合區的國家扶持政策、技術優勢和信息便利條件,以市場為導向,讓山西省中醫藥產業的行業鏈條可以縱深發展,讓山西的地道藥材能直接在當地研發、生產出更多的深加工產品,以現代科技為傳統中醫藥賦能,以高附加值的特色中醫藥產品去共同開拓中國內地、東南亞及葡語系國家的廣大市場。
三、深合區近期出臺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辦法(暫行)》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企業赴澳門發行公司債券專項扶持辦法(暫行)》兩項金融專項政策。兩辦法明顯具有“門檻低、限制少、投向廣、退出機制靈活”等特點,尤其是對境外股東或合伙人的管理資產規模、自有資產規模、持有金融牌照方面均不作強制要求,可以說是國內罕見,未來必將有更多港澳資金涌入深合區。
如果能由政府引導省內大型投資企業與深合區企業合作,搭建新興產業企業風險投資對接平臺,將這些“金融活水”引入山西,就可滿足山西不同發展階段新興產業企業的融資需求。在當前“后疫情時代”特殊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正是我國內循環不斷擴大內需規模的時代機遇,如果能抓住此次發展機遇,利用港澳資本力量迅速擴大山西新興產業規模,打通產業鏈的各項堵點,幫助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相信定能助力山西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弊鳛閬碜源鬄硡^的特邀政協委員,有責任發揮政協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幫助山西搶抓“雙區”機遇,進一步提升山西省區域合作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助力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