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1月22日電 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深化,投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傳統以銀行信貸資金為主的間接融資模式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以股票、債券、票據、基金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資已成為社會融資總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融資呈現出加快發展的勢頭,對經濟的助推作用日益增強,但山西省直接融資規模尚小,融資渠道還比較狹窄,需進—步開拓思路,加大發展力度。
擴大直接融資的政策建議:
構建政府支持體系,發揮政府在擴大直接融資發展過程中的支持推動作用。
政府支持、各部門通力合作,結合山西實際,建立有利于引導和推動直接融資的政策環境。定期不定期組織直接融資產品創新和項目對接會,做好直接融資政策宣傳和產品推介,搭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平臺,推動直接融資工作向縱深發展;充實完善擬上市企業資源儲備庫,篩選和儲備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入庫企業,推動企業加快上市步伐。
極拓寬融資渠道。
加大貨幣市場融資力度,鼓勵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積極運用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中期票據和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進行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優質企業在境內外以各種形式上市融資,支持已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配股、增發新股等形式,做優、做大、做強,拉長產業鏈條,實現傳統產業轉型發展。
鼓勵地方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直接融資產品創新:如文旅產業未來收益證券化、利用期貨市場發展訂單農業等。
創建適合直接融資發展的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僅從金融市場內部謀求直接融資的發展是不夠的,還必須重視本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結合外部環境優化發展直接融資。
加大對金融機構在債權保全、資產接收、資產處置等環節的政策支持,制定地方性法規,加大對失信人的懲戒力度,加強宣傳,增強公眾信用意識。
依托國家征信系統,擴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圍,構建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為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服務。
大力培育中介機構發展,進一步發揮審計、評估、律師等中介機構的作用。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社會對直接融資產品的認知度。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平臺上刊登直接融資相關知識,編輯出版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成功案例,引導企業了解直接融資市場,熟悉市場規則,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工具。(完)